保養趨勢來來去去,總少不了化妝水、精華液、乳液和乳霜…這些基本單品,但為何我們的肌膚卻一年比一年敏感,而且難以調理?根據 Mintel 的全球新產品資料庫顯示, 2017 年一月到十月間在南韓上市的護膚產品當中,有23 % 是專為敏感肌膚而設計,與2014年的 11 % 明顯有差距,且急遽成長中。

另一方面,英國電子商務平台 Look Fantastic 自去年約同時期起,針對敏感肌和其產品的搜尋量也激增了 71%,而全球在 Google 上搜尋「敏感肌」的筆數也在過去五年内倍增。究竟我們的肌膚為何都變得這麼敏感?

 

 

如何界定自己是否為敏感肌?
敏感肌的界定特徵或許大同小異——紅腫、不舒服和發炎——但這些症狀背後的成因卻可能大相逕庭。皮膚科醫生 Sam Bunting表示,「有越來越多患者是因敏感肌問題到我的診所看診,肌膚敏感的最主要特徵就是發炎。而發炎症狀可能會以幾種不同的皮膚問題顯示,包括痘痘、酒糟肌和溼疹,或者也可能與『正常』膚質對常見容易引起灼燒和刺痛感反應的刺激因子相關,如某些護膚成份。」

 


造成敏感肌的3大原因

1.保養方式出錯
我們日益複雜化的多重護膚程序是導致肌膚不穩定的成因之一。許多女性抱怨梳妝櫃裡擺滿了只用過一次的乳霜。而也有一些人則是一點也不敢變更例行保養程序,十幾年來維持一貫護膚之道,也不管肌膚外觀的變化和實際需求。

2.盲目跟從其他人的保養法
切記護膚並不是一門絕對性科學,因為各人膚質不盡相同,這就是獨特性。對你朋友、或某個你在 IG 上追蹤的部落客,模特兒,明星有效的保養品,可能在你身上並不適用。

3.環境汙染讓問題更嚴重
我們每天都被皮膚侵害因子包圍,從汽車廢氣、煙害、污染、自由基、曝曬,甚至像是手機等裝置都是潛在殺手,敏感肌問題,諸如發炎和過敏,很容易因為壓力、藥物、環境、荷爾蒙和過度刺激皮膚而引發,不當的護理甚至會導致症狀更加惡化。

 

敏感肌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法
引發過敏的成因自然是造成重大差異的關鍵,像是酒糟型敏感肌可能因過度滋潤保養而引發,但異位性皮膚(溼疹型)敏感肌卻能因同類富含脂質的乳霜獲得有效改善。同樣地,炎熱氣候會加劇前者,而適度陽光卻能改善後者症狀。就如引發因子各異,調理方法也該因人而異。

英國診所 Eudelo 的皮膚科醫生兼創辦人Stefanie Williams認為,找出個人敏感肌的誘發成因是很重要的,然後才能對症下藥。「『敏感肌』並不是一個可單純界定的疾病,因為它的潛在成因繁多,需要訴諸各種不同的治療方式,最好先去看皮膚科醫生,以獲得正確的診斷。」

arrow
arrow

    經紀✒艾瑪Emma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